|   无障碍浏览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麦田杂草发生趋势预报

发布时间:2025-03-10 17:30 信息来源: 永济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 打印本页

  根据植保部门近期调查,全市麦田主要以麦家公、荠菜、婆婆纳、猪秧秧、播娘蒿等阔叶杂草和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目前,全市麦田一般密度38株/㎡,严重地块最高达110株/㎡。随着气温回升和春浇,麦田杂草呈快速生长趋势,导致麦田杂草种群结构日趋复杂,防除的难度不断增大,若不及时防控,麦田杂草发生密度还会继续增加,因此,广大农民要高度重视,加强麦田杂草防控,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切实保障夏粮生产安全。

  具体防控技术

  1、农业防治。结合春季田间管理开展中耕除草,或人工拔除节节麦、雀麦等禾本科恶性杂草;在引用黄河水灌溉麦田的入水口设置合适孔径的过滤网,拦截水中的杂草种子,浇水后及时清理,减少杂草扩散传播。

  2、化学防除。化学防除要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前进行,要注意麦田周围杂草群落的防除。防除播娘蒿、婆婆纳、荠菜、麦家公、猪秧秧等阔叶类杂草的防除,每亩可选用200 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70 mL,或10%唑草酮可湿性粉剂16~20 g,或50 g/L双氟磺草胺悬浮剂5~6 mL,或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3~1.7 g,茎叶喷雾处理。防除节节麦,每亩用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20~35 mL加助剂配合使用,茎叶喷雾处理;防除雀麦,每亩可选用8%啶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7.5~12.5 mL,或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4 g;防除野燕麦,每亩可选用69 g/L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40~50 mL,或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20~35 mL,茎叶喷雾处理。阔叶类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发麦田,可选用以上对应药剂混合使用,或选用兼防两类杂草的混剂进行防除。

  3、适时用药。施药时期要掌握在冬小麦返青至拔节前,杂草3~5叶期进行,确保防除效果;在冬小麦拔节开始后,严禁开展化学防除,避免药害的产生。

  4、注意事项。喷雾防治时应注意,一要选择无风或微风的晴天,气温在10℃以上,一般在上午10:00后,下午17:00时前喷药;二是在浇返青水后或雨后土壤水分充足时进行喷药,除草效果最佳,但若喷药后12小时内下雨应补喷,土壤干燥时可适当多兑些水;三要做到三不喷,即有露水不喷,阴雨天不喷,风大不喷。喷雾时要喷细、喷匀,要防止重喷、漏喷,防止飘移到麦田周围其他作物上产生药害;四是除草剂使用要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要求,禁止使用长残留除草剂;化学类除草剂在小麦整个生长周期只允许使用一次,严格禁止二次喷施;五是注意麦田杂草对除草剂的耐药性,长期使用苯磺隆除草剂的麦区,杂草种群已产生高倍抗药性,须避免使用;六是若发生药害,及时喷施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赤霉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害。七是施药后的药械应及时、彻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