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部门文件

永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永市监字〔2025〕1号)

发布时间:2025-02-17 10:29 信息来源: 永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信息索引号 发布时间 2025-02-17
发布机构 永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文号
主题词 体裁

  2024年,永济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认真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职责,树立“法治工作全局化、全局工作法治化”的理念,从学法、执法、执法监督、普法等法治要素上全链条发力,推动市场监管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显著提升。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一、重引领强机制,统筹推进法治市场监管建设

  (一)坚持法治学习,强化法治理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学法、守法、开展法治教育宣传等内容纳入党建工作重点、局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和年度培训计划。强化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引领示范作用,做法治建设和法治改革的促进者。

  (二)统一谋划和部署法治工作。制定《永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法治工作要点》,《永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2024年度永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普法责任清单》和《2024年度永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明确重点任务,对标对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

  (三)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法治队伍。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组织现有147名执法人员积极参加了中组部、中央依法治国办、司法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第28至第39期行政执法大讲堂,行政执法人员素能提升培训以及各业务条线专业培训,显著提升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履职水平。组织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市场监督管理法律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在运城市市场监管系统行政执法大比武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同时,聘请了法律顾问,提升法治保障。

  (四)严格执法标准,完善办案流程。对标对表落实“三项制度”要求以及市场监管总局程序规定,持续完善本局行政处罚案件查办流程。在行政执法裁量领域,着手整理市场监管领域适用的行政处罚裁量规则文件14件,更新《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规则汇编》,提升一线执法人员依法裁量、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持续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

  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一)深入推进执法普法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一是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知识产权周、520世界计量日、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等持续加大市场监管领域政策法规宣传力度,累计在五大公园LED屏发布信息54条目,永济融媒各平台发布信息75次,短信平台发布各类提醒15万余条,各类媒体发表宣传报道88篇,营造普法宣传浓厚氛围,提升消费者维权能力。二是在日常监管、专项检查工作中,在执法履职中,通过普法与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执法乘普法之势,普法借执法之威”,形成执法与普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宣传有关平等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法律法规,促进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营造依法经营依法治企浓厚氛围。

  (二)牢牢守住“四个安全”底线。一是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开展“你点我检进景区”食品安全抽检民意调查,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精准防控风险隐患。累计开展25个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和“听民意办实事”项目办理,督促46家学校食堂投资290余万元进行设施设备提升改造。二是严管药械质量安全。开展了药品网络销售环节集中治理、化妆品网络专项检查等,遴选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223名,推进药品监管网络向镇村延伸;为全市19家村级卫生室免费发放药品阴凉柜;组织开展“清理家庭小药箱”活动,回收过期药品3033盒。三是严抓特种设备安全。开展了特种设备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隐患清零”专项行动。任命安全总监、安全员191家。四是严查产品质量安全。对环保等8大类49种工业产品进行310批次监督抽查,抽检合格率达到95.5%;开展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整治、燃气用品、电线电缆、塑料制品、消防产品、建筑和装修装饰材料等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监督检查。

  三、严格依法行政,守护公平法治市场秩序

  (一)开展公平竞争审查。认真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政策,召开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建立政策措施抽查机制,抽查40个成员单位增量文件94份,发现应审未审文件31份、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文件3份,下发抽查意见书和整改通知书各21份,并将抽查结果和举报受理方式在政府网站进行了公示;会审政府办文件5份;开展公平竞争审查解读“进党校”活动两次,培训学员100余人。

  (二)净化广告和网络环境。召开了全市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局际联席会议,开展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整治、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要以及食品、电动自行车、房地产、农业生产资料等市场广告监管治理工作。开展了网监条线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发现线上即时配送企业2家,发放提醒告诫函380份;在五级贯通系统注册执法证持有用户143户,注册率100%。

  (三)规范价格秩序行为。开展了春耕化肥、居民水电气、物业企业执行政府指导价项目服务等级核查等9项价格监督检查,采取部门联合双随机方式检查了15家农作物种子经营者、16家农药经营者的价格行为;检查11家医疗服务机构和个体诊所;核查省局移交转供电违规加价线索74条。

  (四)规范计量行为。聚焦老百姓关注的加油机、民用四表、粮食购销等领域计量违法行为,突出电子计价秤“缺斤少两”“听民意办实事”,检查加油站52家,集贸市场、商超775家,电子计价秤1398台,立案查处电子计价秤违法案件24起。

  四、助力稳进提质,持续优化惠企亲商环境

  (一)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继续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建立服务平台,为企业答疑解惑;指导机电制造专业镇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帮助2家企业参加“运城智造“品牌评选活动并入选;选拔5家小微企业参加市局组织的质量提升行动;指导30家企业建立了首席质量官制度,并完成聘用工作;帮助59家企业取得认证证书117张。

  (二)提供计量标准优质服务。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地方标准,征集省级地方标准6项、市级地方标准6项;组织中车电机有限公司申报标准贡献奖;指导2家公司申报标准创新型企业。督促整改省局抽查反馈的5家企业存在的7项标准问题;继续推进国家轨道交通产业电传动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工作。

  (三)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帮助3家企业融资3000万额度;指导2家企业申报山西省首届外观设计大赛;指导2家公司荣获山西省专利奖3项13万元;帮助企业申报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转化项目5项、2023年通过2项;对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2家运城市地理标志示范企业授牌;向省局推荐10名优秀人才列入省级知识产权专家库;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1个、维权援助站10个;查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7起。

  (四)实施信用监管助企纾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开展部门联合检查40项228家,部门内部抽查64项795家。通过加强宣传、精准提醒、现场指导等方式完成企业年报率92.06%,农合年报率65.78%,个体户年报率56.15%。移出经营异常名录980家;信用修复严重违法失信企业1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归集涉企信息4461条,“双告知”精准推送信息认领率达100%。做好“个转企”帮扶工作,发放2023“个转企”奖补资金112800元,完成2024年“个转企”19户;推广“惠商保”保险保障,承包单位人保公司为符合“惠商保”保险项目的302户商户赔付资金281万余元。

  五、提升民生保障,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一)聚焦民生关切,开展了“四季守护 铁拳出击”、“清风行动”、无照经营、“春季护苗”儿童和学生用品专项行动、反不正当竞争与打传规直专项检查等,严查侵权假冒、虚假宣传、计量器具作弊、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持续警示经营者、震慑违法者。

  (二)聚焦消费维权,开展“守护消费”暨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突出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组织各类培训推动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新培育省级“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示范培育单位2家,签订诚信经营倡议书”1000份,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商家88家、退货量1855件、退货金额9.2万余元。积极畅通维权渠道,降低维权成本,12315平台受理投诉举报1305起,投诉按时初查率99.74%,按时办结率99.87%,举报按时核查率100%,17家消费维权服务站受理办结投诉264起,成功率100%;办理信访件11起,处理舆情9起,办结市长信箱问题5起、12345便民热线事项552起。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法治思维有待进一步增强。总体表现在对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是一项综合性、基础性、全局性工作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法治建设和业务工作的融合性不够,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法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机构改革后,我局整合了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以及物价、知识产权部分职能,机构、业务、人员仍需进行一步融合。职能专业要求高,层出不穷的新经济新业态和数字化改革新要求对队伍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三)执法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在机构改革和职能整合后面临知识结构分散、年龄层次偏大、梯队建设不济等问题,要解决法治素养长时间沉淀和法制建设急需专业法制干部的矛盾,年轻法制干部亟待磨练和培养。职业索赔等问题处置矛盾凸显,加大基层干部履职风险,影响企业营商环境获得感。

  七、下一步打算

  一是抓住“关键少数”,筑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识基础。完善领导干部常态化学法机制,切实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实践,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夯实基层执法力量,做好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执法队伍整体法治素质;创新执法方式,降低执法风险,探索联合执法和跨部门跨领域执法,破解执法短板,提升执法质效。三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方式,落实上级“不予行政处罚”和“减轻行政处罚”两张清单,依法实施柔性监管、首违不罚、轻微减罚等制度,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营造宽容的发展环境。

  永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