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查治玉米粘虫 确保玉米生产安全
进入7月以来,我市降雨偏多,温度偏高,适合玉米粘虫暴发。据植保部门近日调查,玉米粘虫在我市卿头、董村等玉米主产区部分田块发生,极个别田块偏重发生。目前正是防控的关键时期。由于粘虫具有暴发性、暴食性、群集性、迁移性、毁灭性的特点,因此各镇街道要立即行动起来,迅速组织村民和技术人员开展普查,并及时对达标田块进行统防统治,一定要把损失降到最低,千方百计确保我市玉米生产安全。
防治指标:玉米田虫口密度达50头/百株以上。
防治建议:
防治粘虫要做到捕蛾、灭卵及杀虫相结合,严把“三关”,即捕蛾于产卵前,灭卵于孵化前,药剂防治于三龄前。
1、成虫发生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成虫。
2、成虫产卵期,在田间插杨树枝把、谷草把等引诱成虫产卵,在卵孵化前集中烧毁。
3、化学防治,达标田块幼虫发生期,抓住三龄以前防治,于早晚幼虫取食高峰期施药。每亩可用25%氰·辛乳油、40%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防治。对虫龄4龄以上,虫口密度过大的玉米田,可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溴虫氟苯双酰胺、虫螨腈、茚虫威混配虱螨脲、氟铃脲(杀卵)统防统治。在大喇叭口期的玉米可采用毒土或毒杀灌心的方法进行防治。
注意事项:由于目前气温高,作物茂密,通风性差,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施药时间严格控制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5时后,在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食品。喷雾力求均匀、周到,田间地头、路边的杂草都要喷到,并注意查残扫残。若遇雨天应及时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