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雀楼,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省级敬老文明号,省、市级文明景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的黄河东岸,占地面积2.064平方公里。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该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71年),是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建造的一座军事戍楼,因时有鹳雀栖息其上而得名。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描述了鹳雀楼当时的盛况,“河中府(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尤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诗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该楼历唐经宋存世700余年,元初(公元1222年)毁于战火,史书记载再无重修。
盛世楼兴,1997年12月,匿迹700余年的鹳雀楼得以历史第一次重修,于2002年9月26日落成正式对外开放。复建后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外观四檐三层,内设六层,楼体总高73.9米,尽显大唐风韵。鹳雀楼以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黄河文化为根基,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形成“上下五千年,放眼看世界”的高远意境。鹳雀楼也随着这首催人奋发向上的千古绝唱而名扬天下。
复建后的鹳雀楼共有六层,每层都有不同的主题,分别是:第一层“千古绝唱”,一楼中央大厅是一个长18m的主体硬木彩塑新篇巨制《中都蒲坂繁盛图》和两侧的欧塑壁画,左侧为宇文护的《筑楼戌边》,右侧表现的是王之涣《旗厅画壁》的故事。第二层“源远流长”,这一层以壁画、雕塑等不同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尧帝禅让、有虞帝都、禹定九州、人文初祖等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杨贵妃、义姁、马远、司空图、柳宗元、王维、董晋等蒲坂大地的人物故事和传说。第三层“亘古文明”,第三层以写实的置景和人物活动,表现了古河东地区制盐、冶铁、养蚕、酿酒等工艺流程,反映了古河东人民的勤劳智慧。第四层“旷世盛举”,这一层是文化讲堂,作为中小学生的研学讲堂和廉政文化展示厅,平时用于研学课程的开展,和各类文化宣讲。第五层“诗意蒲州”,这一层是实景演艺场所。第六层“极目千里”,在六楼大厅日常会有一些仿唐古乐的演出,舞台的东西两侧分别悬挂了两代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江泽民主席手书的《登鹳雀楼》诗。六楼是鹳雀楼的最高层,是最能表达王之涣诗意的地方,站在王之涣的铜像边上,触景生情,情寓于景;由情推理,理寓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