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原名西永清院,始建于隋朝初年,宋朝时进行修葺,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普救寺所在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寺院的殿堂僧舍、楼阁塔坊,全部毁圮。八年之后,即公元1563年,普救寺的建筑包括莺莺塔,才得以重新修复。到了清末,寺院建筑逐渐破旧,1920年遭受一次大火,后又受到侵华日军的破坏,至1949年,普救寺只剩下莺莺塔、石狮、菩萨洞,其余建筑不复存在。1986年,国家再次对普救寺进行修复,并逐步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西厢记》故事,“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也使永济成为一座浪漫迷人的爱情名城;游人在塔侧以石叩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蛤蟆叫声,“普救蟾声”成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莺莺塔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并称为我国古典园林的四大回音建筑。并与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神塔、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齐名,被学者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叩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