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走进遗址 >> 遗址概况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简介

作者: yjspzgjgy 发布时间:2024-06-27 11:36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位于永济市区西南约17公里处的黄河东岸,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古文化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蒲津渡遗址基本情况

  1988年至1989,永济市博物馆对蒲津渡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确定黄河滩涂地下有铁器埋藏1991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山西文物局运城行署文化局永济县文化局了联合考古工作队,对遗址进行首次科学发掘,出土铁牛4尊、铁人4个、铁山2座、铁夯4个、七星铁柱1组、石堤70余米,以及正德十六年(1521)记事碑1通。据《蒲州府志》记载,铁牛铸造于唐代开元十二年(724),一为镇水之用,二为维系浮桥的地锚。铁牛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分南北两组,呈八字形排列,其腹下各有6根锚桩斜插入地4米,经科学测量,轻者约55吨,重者约75吨

  国家文物局对蒲津渡遗址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5次专家论证会,研究保护方案,听取各方面意见,于1997年确定了将出土文物原位抬高12.2米的保护方案1999年,山省考古研究组织考古工作队进行第二次科学发掘清理。2000年,保护工程开始实施。2005年128日,蒲津渡遗址保护工程全面竣工。2013年,蒲津渡遗址博物馆铁牛锚桩厅进行布展

  蒲津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是我国首次发掘的大型铁器群。在桥梁建设、水文地质、冶炼铸造、工艺造型、黄河变迁等科学领域,都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正如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所言:这是一个具体的工程设施,是有实际功能的艺术珍品,是实用技术同雕塑艺术有机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伟大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二、蒲州故城基本情况

  蒲州故城遗址由内城砖城和外城土城组成占地面积约4.26平方公里遗址残存的遗迹有外城城墙、鼓楼台基东门瓮城、西门瓮城、南门瓮城、北门瓮城及外城东北角楼2012年,《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审核后,山西省政府进行了公布2013年,《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经国家局批准并公布立项2019年《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再次进行修编并上报至国家文物局。2021年,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纳入国家“十四五”大遗址保护利用规划。同年,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考古工作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纳入山西考古工作“十四五”专项规划。2024年,《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

  2012年以来,蒲州故城文物保护所先后对蒲州故城遗址实施了北城墙东段、西门瓮城、鼓楼、东门瓮城、西城墙、外城东城墙等文物保护工程,及安防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