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永济古蒲关遗址
近日,运城盐湖水系调研组走进运城永济韩阳长旺村,调研长旺寨神祠遗址。寨神庙不大,属于近代重建。世人熟识的《西厢记》里,有一场叫做“白马解围”的戏,说的是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张生请他的故友白马将军杜确解围,据讲,寨神庙就是为纪念白马将军而建的庙。该庙祠于2012年9月被永济市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村人介绍,这一带就是历史上的古蒲关。当年杜确官拜征西大将军,统领十万大军就驻扎在蒲关,保一方平安,很受人们爱戴,所以被村民尊为“寨神”,周围村民保留有每年正月初一祭拜白马将军的习俗。
在寨神庙前的坡下,发现了一个刻有“古蒲关”三个字的石碑,关字被凿穿成孔,但却依然清晰可辨,碑上小字因斑驳风化,已辨认不清。据介绍,这通碑是清雍正定位年(公元1727年)《重修寨神祠碑》,正面碑文主要记述当时重修寨神祠的情况。
据《首阳文化探源》一书所记:蒲津关地处关内、河东、河南之交会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由于关口位置重要,几千年来,这里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著名战役。著名的羁马之战就发生在首阳一带。进入战国,秦国攻打魏国进而统一天下,蒲津关道成为首都咸阳通往上党郡、太原郡的车马大道。西汉时期,刘邦、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多次战争经蒲津关道向河东进军。河东郡安邑县西南盛产盐、铁,有盐池,汉朝在此设置铁官、盐官,蒲津关道也是河东郡向关中运输盐、铁之路。到了隋唐,蒲津关道是隋唐时期河北道、河东道向京都长安输送贡赋之一,也是唐与回联姻和亲之路。宋代的陕西路 (省) 辖有今晋南地区,黄河折曲处的晋南三角地带与陕西路京兆府长安关系密切蒲津关道是解州、河中府通向长安的走廊。由于潼关易守难攻,金兵和蒙古兵进攻关中,多由夏阳渡或蒲津渡越过黄河,沿蒲津关道进据关中。
此处还有寨坡古人类遗址。1973 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到这里考察,在断层处发现有薄厚不等的灰层17处,大底小口灰窝状7处。同时,还发现有磨制石器刀斧、铸之类。日用陶器有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专家认为这个遗址属仰韶文化,应在公元前 5000 至 3000 年之间,是母系氏族繁荣时期。1981 年,省、地考古专家再次考察后,定为新石器末期或彩陶文化遗址。(来源:山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