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版本  |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市政府文件

永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3-08-22 10:11 信息来源: 永济市人民政府 【字体: 打印本页
信息索引号 1408810058/2023-00460 发布时间 2023-08-22
发布机构 永济市人民政府 文号 永政发〔2023〕27号
主题词 其他 体裁 永政发
各镇(街道),市直各有关单位,永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考察调研运城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晋政发〔2022〕27号)和《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运政发〔2023〕13号)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目标,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和民生改善等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形成与永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求相适应的气象现代化体系。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到2035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与国民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气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能力大幅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全市领先。
       二、夯实气象高质量发展基础
       (三)提高精密气象监测能力。优化完善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布局,科学加密建设各类气象探测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态等专业气象观测站点。健全智能化综合气象装备保障和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加快气象探测设备迭代更新,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确保探测设备安全运行。(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永济分局、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各镇[街道])
       (四)提高精准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加强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产品、雷达探测、卫星遥感及各类新型探测手段的本地化释用,提高“小局地、短历时、强降水”天气监测预警的准确率、命中率、提前量。强化局地强降水、大风、雷电等灾害风险预警,提升短临综合分析与预报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五)提高精细气象服务能力。坚持重要天气过程“递进式预报、渐进式预警、跟进式服务”,加强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围绕人民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精准、高效推送气象实况、预报预警和旅游气象指数等产品。市气象局与市融媒体中心要加强合作,进一步拓宽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城乡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和便捷性。(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融媒体中心,各镇[街道])
       三、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六)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推动气象灾害防御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推进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评估和修订,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和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气象保障服务能力,落实极端天气约束性停工停课停业停运等防灾避险制度和气象灾害风险转移制度。健全政府主导的气象信息社会再传播机制,完善分部门管理、上下贯通、区域协同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传播的“绿色通道”。强化气象科普,推动气象科普基地和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局、市委宣传部、市工科局,各镇[街道])
       (七)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能力。加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共享应用,强化分灾种、分重点行业的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洪涝、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黄河河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局,各镇[街道])
       (八)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能力。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协调机制,各镇(街道)要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应急预案,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人员和基础保障。围绕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与修复、应急保障、重污染天气应对等,加大常态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度。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建成统一指挥、统筹布局、协同作业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体系。(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永济分局,各镇[街道])
       四、强化气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
       (九)实施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行动。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粮食生产安全需求,以冬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为重点,开展分区域、分作物的农业生产全过程精细化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针对倒春寒、干热风、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对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播等关键农时农业生产的影响,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等服务产品,提醒相关部门和广大农民采取防范措施。(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道])
       (十)提升“气象+”赋能行业发展能力。加强城市运行气象服务。发展保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防洪排涝、交通出行、建筑节能等的精细化预报预警、风险防范体系。面向重点行业开展全链条气象服务,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强化基于影响的雷电、强降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行业的预报预警能力,实现易燃易爆危化行业雷电防御服务全覆盖。发展高速公路、货运铁路等交通气象服务。开展光伏、风能发电、能源保供等气象服务。加强文旅、气象信息共享,及时发布旅游安全气象风险预警。(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黄河河务局、市文旅局、市能源局,各镇[街道])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
       (十一)加强生态监测评估能力建设。建立负氧离子监测站,分析评价气候资源,开展气候舒适度、负氧离子、花期、空气清新度等技术指标研究,助力“避暑旅游目的地”等气象品牌创建。(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永济分局、市文旅局,各镇[街道])
       (十二)提升大气环境治理气象服务能力。开展关键季节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精细化预报服务,加强空气质量中长期预测预报特别是重大活动期间预测预报服务,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气象保障。(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永济分局,各镇[街道])
       六、增强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能力
       (十三)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应用和气象科技创新。推广应用防灾减灾、监测预警、智能网格预报、应对气候变化、人工影响天气以及生态、农业智慧气象服务等方面的重大科研项目成果。完善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提高科技成果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占比。深化气象创新开放合作,推进气象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农业、交通等行业以及上级气象部门的科技协同发展,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及其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永济分局、市交通局、黄河河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道])
       (十四)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发展机制,鼓励年轻干部积极参加挂职交流,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将气象人才培养统筹纳入当地人才工程和教育培训体系。实施气象人才强基工程,建设结构合理的气象人才梯队,健全人才培养、考核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气象专业人才队伍,提高气象队伍整体素质。(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气象局)
       七、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切实解决气象发展、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和用地等关键问题。加快推进永济气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永济气象保障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局,各镇[街道])
       (十六)加强政策支持。坚持和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气象服务制度,形成保障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将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对发展气象事业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纳入政府相关规划和预算。加大对气象台站建设的支持保障力度,落实气象部门职工依规足额享受地方政策,保障气象事业发展。(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各镇[街道])
       (十七)加强法治保障。加强气象法治建设,依法发展气象事业、履行气象职责、管理气象事务。落实地方气象事权责任,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气象事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加强气象方面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加强气象法制机构和法治队伍建设,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依法规范全社会的气象活动,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司法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街道])
       本实施意见由市气象局负责解读。
 
 
                                                                                                                                                                              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年8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