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版本  |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法治政府建设

永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08 08:57 信息来源: 永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以来,永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始终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正确处理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与行政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关系,以“四个着力”推动打造“审批至简,服务至优”营商环境,“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我市法治政府建设注入审批动力。

  一、法治工作进展情况

  (一)健全领导机制,加强组织保障

  健全法治建设领导协调机制,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我局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务改革股,负责处理日常工作。明确了单位主要领导作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制定本年度普法学习方案及《2022年度法治工作要点》,同时召开专题会议对行政审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确保法治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学习宣传,营造法治氛围

  (1)落实学法用法制度,完善普法教育工作机制。根据普法责任清单,领导带头学法,促进机关干部共同学法,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山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山西省一枚印章管审批条例》《山西省政务数据管理与应用办法》《山西省政务数据资产管理办法》《山西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反有组织犯罪法》、《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通过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确保全员普法到位。

  (2)开展多种形式普法宣传活动。一是召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结合行政审批工作实际,制定学法工作方案,持续深入开展了相关法治宣传教育,围绕群众关心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了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法治宣传活动,实现法治惠民公众开展“零距离”。 二是开展系列法治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八五普法”、国家安全日、民法典宣传月、及宪法宣传周等大型法治活动。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下组织单位员工会上集体学习、宪法法律知识百题测活动、利用政务服务中心LED大屏播放宣传图及宣传标语、向办事群众普法等方式进行宣传。加大了对普法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普法氛围。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宣传周系列活动。线上发动工作人员利用朋友圈转发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号召大家积极参加法律知识答题等方式,扩大宪法宣传教育受众范围,增强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活动后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形成汇报报送至依法治市办。围绕“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开展向宪法宣誓活动;组织全体人员参加宪法知识考试,成绩全部合格;同时在机关办公楼前利用LED显示屏滚动宪法宣传内容,三是开展“谁服务谁普法”活动。围绕行政审批、政务公开、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政务服务大厅内外对前来办事的服务对象进行普法宣传,同时结合扶贫、党建共建等工作实际,深入农村和社区对群众进行普法宣传教育,让法治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建设获得感。

  (三)推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员干部教育体系。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列入年度干部学习总体规划、学习重点内容。加强《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等权威读本的学习宣传工作,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社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LED显示屏等网络媒体作用,办好专题专栏,向办事群众做好宣传,不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二、工作特色亮点

  (一)严把政策法规学习,夯实依法审批基础。为企业群众提供专业、精准的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群众的满意度是我们推动依法审批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从企业群众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专业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相关业务的全面考量。最突出的就是,我们坚持的每周五下午的“依法审批业务大讲堂”。由政务改革股牵头,深入解读行政审批相关法律法规的母法,并定期梳理各审批业务股室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定向推送,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共性”学习清单和“个性”学习清单,在各业务股室对自己业务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对其它相关的行政审批法律法规也能熟悉了解。然后通过中层干部集体学习讨论总结,提取出大家对于所学法规知识的建设性意见,根据建设性意见进一步梳理规范大家的依法审批行为。最后在保证中层干部吃透弄懂的同时,以股室为单位展开培训活动,将依法审批落实到全局上下。

  大讲堂除了国家、省、市颁发的普法教育和行政审批相关的政策法规学习。还有各项审批事项的业务知识的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各股室业务能手的专业讲解,不断提升所有股室业务知识的互通,进一步促进审批融合,推动营商环境的打造。今年以来,我们共组织“业务知识大讲堂”培训20次,全方位的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业务互通能力,为依法审批提供更加扎实、持续的力量。

  (二)依法规范便民服务,建立“就近办”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是我们不断探索的路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可办事项大体上可分为3类,一是镇街权责清单内的事项;二是上级统一下放的事项;三就是赋权事项。为了把政务服务大厅搬到群众家门口,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让更多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理,我们积极对接医保社保等部门,按照“实际需要、宜放则放、成熟一批、赋权一批”的原则,首批将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基层迫切需要的食品小经营店、医保、社保等18项政务服务事项充分赋权到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建立了永济市“就近办”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组织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与相关单位签订了“就近办”事项委托书,并组织相关单位业务能手对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手把手的业务培训,确保赋权事项衔接到位。目前各赋权事项已正常运转,极大的方便的了群众出家门口就能办理相关事项。接下来我们将与税务、人社等民生领域高频部门沟通,进行第二批“就近办”政务服务事项赋权工作,不断充实“就近办”政务服务事项目录,进一步满足群众就近办理需求。

  (三)落实改革方针,推动“镇(街道)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随着“一枚印章管审批”成功落地,改革向镇(街道)延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显现。我们积极学习借鉴高平、韩城等地“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成功经验,结合我市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实际,制定出改革实施方案,尝试将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市政务服务中心向下延伸的终端,围绕“规范”和“延伸”两个重点,通过采取体制优化、事项办理、服务提升、系统建设、业务指导等五个方面措施,着力解决镇(街道)“不会办”“办不好”等问题,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域通办,切实打通基层服务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四)创新审批制度改革法治化,持续推动依法审批落实。主要汇报几项日常工作。①扩大“跨省通办”覆盖面与1206家兄弟县市签署了“跨省通办”合作协议,目前办的最多的就是注销异地营业执照。②探索实行项目推进全生命周期2.0服务模式,每个重点项目聘任一名“首席审批官”,整合立项、规划、建设、环评、竣工验收等业务骨干,组成“项目组”,通过“全代办+项目组”将应该办而又“行不通”的工作,变成“行得通”,使各管一块的“链条式”审批变为1+1>2 的“聚变式”审批。③扩充7X24小时自助服务区内容,今年新增加了征信查询机。④持续简化审批流程,“即办件”事项扩充到468项,“秒批秒办”事项扩充到54项,免费服务事项扩充到16项。⑤构建市镇村三级智慧联动平台,充分发挥业务指导、在线培训、视频监控3种功能,实现基层政务服务更高效、群众办事更方便、业务能力更扎实、中心运行更规范、政策解读更接地气。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把握工作重点,推进法治工作任务落实。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点学习宣传行政许可法等我局承接的行政许可事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深入学习宣传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体系的法治化进程,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强化学习宣传,营造法治氛围。创新宣传载体,在服务大厅和服务窗口设立橱窗、海报、电子显示屏等宣传设施,发布涉及行政审批的法律法规信息等;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更好地运用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强化宣传效果。

  (三)落实措施,务求实效。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导向、服务导向、效率导向、责任导向,深入挖掘“法治大讲堂”功能,推动法治学习不断深入;持续优化便民举措,丰富“就近办”事项目录;科学推进镇(街道)“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不断提升改革质效;贯彻落实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进,全面规范行政许可活动规范。深化机制创新,规范审批行为,完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最大幅度简事便民,以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带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

  总之,我局将抓牢法治建设这条“生命线”,以法治理念贯穿审批服务改革,努力做到“审批流程更优化、服务过程更高效、群众办事更方便”,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推进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效能,打造优质政务服务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