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版本  |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双减"工作

永济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1-10-21 15:56 信息来源: 永济市教育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文件精神,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根据《山西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方案》和运城市教育局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的基本原则。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工作思路

  聚焦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明确推进任务时间表,通过学习培训、遴选试点、教研提升、全面推广等途径,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更加科学,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四、重点任务

  (一)改变衔接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学分离的现状,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推动双向衔接。

  (二)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

  (三)建立行政推动、教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有效衔接。

  五、主要举措

  (一)幼儿园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

  1.不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各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因地制宜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不得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幼儿园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每一名幼儿,要主动会同家长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地、愉快的度过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集体生活。

  3.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各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幼小衔接”的意义,把握入学准备需要全程准备、长线准备,并贯穿至整个学前教育阶段。同时,应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实施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入学准备教育。

  (二)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

  1.树立衔接意识,为儿童适应做好准备。小学应转变让儿童被动适应学校的观念做法,积极倾听儿童的需要,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适度调整作息安排,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画书、玩具和操作材料,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

  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促进儿童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

  2.准确把握学情,优化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要求小学坚持学科知识“零起点”教学。准确把握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要求,根据学情优化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更多考虑课程的连贯性。放缓入学初始阶段的教学进度。九月份为一年级“小幼衔接月”,着重从作息时间、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幼儿园对接。

  3.关注个体差异,改革一年级的评价方式。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新生在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支持儿童不断获得积极的入学体验,促进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切忌提过高的统一要求或进行横向比较,以免挫伤儿童入学的积极性。改革一年级的教学评价方式,重点聚焦教师是否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方式实施国家课程。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有效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

  (三)校外培训机构要规范办学

  校外培训机构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精神,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严查违规办学行为。严禁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严禁以“幼小衔接”为名目强化应试、超前教育,超课标教学的培训活动,市教育局将不定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责令停止招生或吊销办学许可证。

  (四)建立联合教研培训

  对小学校长教师、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建立联合教研机制,强化园本教研、校本教研活动。将幼小衔接纳入片区联动教研范畴,定期举行专项调研与专题研讨活动,大力推广“幼小衔接”的典型经验,定期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农村薄弱园、校,保障农村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落到实处。小学要合理配备低段师资,选择有班级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定期与试点幼儿园开展“小幼衔接”教研活动,组织一年级教师定期观摩幼儿园一日生活,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和幼儿学习方式。利用暑期进行一年级教师专项培训,让教师了解“小幼衔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为采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做准备。

  (五)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

  幼儿园和小学要定期举办“幼小衔接”“小幼衔接”家长会,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方面的困惑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提前学习小学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小学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衔接,与试点幼儿园联合举办“小幼衔接”专题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小学的衔接课程、特色体验活动等,增进家长对小学的了解,指导家长做好子女的入学准备工作。在新生名单确定后至入学前,及早建立信息平台,提前开展家校配合工作,及时将入学相关信息和要求告知家长。通过走访、电话、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加强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试点(2021年10月)。成立幼小衔接工作领导组,完成幼小衔接试点园、校的遴选。

  (二)试点园校实施阶段(2021年11月--2022年6月)。2021年11月起,全市试点园(校)同步开展工作,明确试点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工作步骤、保障措施和推进机制,完成幼小衔接工作部署及教师教研培训等工作,进入实验阶段。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2年3月起)采取实践探索与总结交流同步推进的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教研,及时总结试点园校的先进经验,宣传推广试点园(校)典型做法,充分发挥试点园(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全面推行阶段(2022年9月起)。全市幼儿园、小学已建立幼小协同的合作机制,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加强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成立“永济市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引导试点园(校)研究制定幼小科学衔接具体实施方案,形成行政推动、教研指导、幼儿园和小学主动衔接、督导检查的工作局面。

  (二)强化督导检查。加大贯彻落实《纲要》《指南》和小学起始年级教学要求的督查力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学小学课程,督促小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实施学科知识“零起点”教学,不拔高要求,不加快进度。同时,将定期审查幼儿园关于“幼小衔接”、小学关于“小幼衔接”教育工作,并适时收集相关的实践反馈信息,为持续改进与完善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提供依据。

  (三)成立专家团队。吸收教研人员,骨干校、园长,骨干教师等专业力量,组建专家团队,为试点幼儿园和小学提供专业指导与支持,建立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共同探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让教师了解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天性。

  (四)加强宣传引导。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利用多媒体宣传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要健全家园校共育机制,树立科学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氛围,多方协同推动幼小衔接,帮助、陪伴儿童平稳过渡,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