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版本  |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2018年永济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18-03-27 16:07 信息来源: 永济市人民政府 【字体: 打印本页
信息索引号 003072456/201803-00013 发布时间 2018-03-27
发布机构 文号
主题词 综合政务 体裁 其他

 

2018年3月23日在永济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  长  孙中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强力推进“五大战略”实施,在挑战中争取主动,在困难中砥砺前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效。
      (一)凝心聚力稳增长,经济运行企稳回暖。面对去年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全力以赴挖潜力、破难题、补短板,各项指标逐季趋好。全年生产总值完成131.6亿元,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2亿元,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57.2亿元,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2亿元,增长7.3%;财政总收入7.959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861亿元,增长3%;外贸进出口总额2.7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75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5元,增长6.4%。
      (二)多措并举促转型,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围绕“三个发展计划”,积极帮扶龙头骨干企业解决困难问题,有14家企业纳入运城市“龙虎榜”培育企业;狠抓“五小企业”发展,先后孵化晋诚机电等优势企业60余家;在做好外出餐饮人员服务的基础上,围绕“凤还巢”,与永济籍人士创办的西安金花、青岛中科华联等大企业多次对接,初步确定了回乡投资项目。西沙金属铝深加工、键健铝业高端铝型材、阳煤千军汽车发动机缸盖生产线扩建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成功申报设立了永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铝加工、机电装备制造协会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两大产业在高端制造方面都有突破、有进展,产业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同时,和相关协会、企业多次对接,朋友圈不断扩大,全年签约项目19个,到位资金33.6亿元,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三)精准发力调结构,农业转型成果显著。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两高一优”特色产业面积进一步扩大,设施化、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省农业标准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狠抓农民培训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全年培训农民11万余人次,新发展合作社73家、家庭农场20家,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4.7亿元。实施了凡谷归真、紫韵花海薰衣草种植园、河东葫芦文化艺术庄园、尧王洞天、中农乐有机冬枣基地、新意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培育了农业发展新动能,加快了农旅融合步伐;成功争取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资金3740万元,实施了一批新项目,为乡村振兴趟出了新路径。我市被评为运城“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市”。
      (四)全力以赴强基础,旅游突围步伐加快。圆满完成国有景区改制,组建了鹳雀楼旅游集团,并和陕西华旅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实施了神潭大峡谷三期、五老峰高空玻璃吊桥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了卿头横桥、栖岩寺塔群、孟桐家族墓地保护修缮及蒲州故城西城墙抢险加固等工程,深入开展景区环境整治和标准化建设,旅游软硬件环境全面提升。编制完成了全域旅游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在“旅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功举办了五老峰登山节等系列活动,韩阳背冰、蒲州花伞等特色节目进入景区,桑落酒、张营米醋等非遗项目生产基地对外开放。大力开展宣传营销,特别是《中国影像方志·永济篇》《人说山西好风光》第二季电视竞演等节目的成功播出,进一步叫响了永济旅游品牌。全年接待游客976万人次,增长22.3%;门票收入1亿元,增长20%。
      (五)统筹推进补短板,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以“五城同创”为统领,在城建质量提升方面实施了一批工程。在运城首家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为运城唯一获得“全国平安县”荣誉的县市,顺利入选省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并连续第19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经过多方协调,大西高铁引道、赵杏高速立交桥等事关永济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动工实施,今年即可竣工通车。狠抓环保整治,中央、省督察组转交办案件全部办结,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在农村,立足“产村融合”“村景融合”,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连片整治、整体提升,全力以赴清垃圾、清违建、治乱、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并深入推进荒山绿化、通道绿化、村镇绿化等造林工程,建成了一批产业融合型、乡村旅游型、特色小镇型、城乡一体型美丽宜居示范村,农村环境明显改善。
      (六)不忘初心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通过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一系列措施,有2013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0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利益的生产生活难题。大力支持高中教育,高考成绩实现恢复性增长,文理两大类达线率增长12%。积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建了医疗集团,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国家卫计委授予“最美家庭医生团队”荣誉称号。高度重视创业就业,相关指标年度目标圆满完成;扎实推进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救灾救济等工作,有效保障了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深入开展“迎接十九大、全警保平安”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不断深化重点信访问题源头化解和信访积案化解,实现了赴省进京“零非访”;强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同时,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工作,国防教育、民族宗教、档案史志、老龄、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结果,是对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系列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地生根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协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永部队、驻永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永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安不忘危、稳不忘忧。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工业发展过多依赖于国有大企业,民营企业规模不大,新产业、新动能还未形成;现代农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质量兴农任务艰巨,农民增收后劲不足;文化旅游基本上还属于低层次开发,项目少、投资小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任重道远,农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配套完善和环境整治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环境质量综合治理形势严峻,呵护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改革开放力度还不大,步子还不快,一些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少数干部担当勇气、创新精神和实干劲头不足,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当前,我市“三期”叠加、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我们将突出问题导向,勇于攻坚克难,努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2018年工作安排
      结合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确定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运城市和市委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经济社会主要矛盾,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融入“大运城”发展战略,坚持围绕“四基地一名城”建设目标,保持推进“五大战略”的强大定力,强化抢先机、站前列、创一流的责任担当,主动作为,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6%、4.2%以内。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运城市下达任务。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崛起,着力厚植实体经济新优势。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工业企业由粗放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不断做大工业规模、做优产业结构,使工业经济尽快走出困境,全力振兴实体经济。
      一是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大力气。按照“铝加工走系列化、深加工的路子,机械制造走集群化、全配套的路子”思路,重点抓好两大产业转型升级。铝深加工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型材、汽车零部件等中高端产品;机电制造业不断强化永济电机“外溢效应”,争取更多的配套企业入园,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借汽车轻量化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加快两大产业融合,为整车项目落地打好基础。支持大企业建立研发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搭建小微企业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共性技术开发,促进协同创新。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帮助中小企业规范经营,实现“抱团发展”。充分利用省政府投入20亿元支持企业技改政策,积极争取扶持,帮助现有企业大力实施技改项目,引进新设备、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真正将产业链条补齐补全,形成上下衔接、左右配套的优势产业集群。
      二是在落实“三个发展计划”上下大力气。对“龙虎榜”培育企业优先给予要素保障,积极支持增资扩产。帮助永济电机不断拓展市场,增加订单;借电力供给侧改革机遇,强力推进华圣铝业、蒲洲电厂铝电联营,从根本上解决两家企业生存发展问题;帮助忠民集团等企业化解融资难题,加快粟海集团重组步伐,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力争2018年全市虎榜企业新增2家。围绕“群星灿烂”育苗计划,鼓励千军铝业、华茂铸造等高附加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将产品做精做优;充分发挥“双创”基地作用,扶持张营米醋、田营粉条、常营挂面、惠畅棉纺、鑫麦康粉业等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新培育“五小企业”333家,新增“小升规”企业3家,新增市级创业基地1个。全面落实“凤还巢”计划,全年招引在外人员返乡创办企业4家、小微企业40家,真正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工业经济良性发展格局。
      三是在工业项目建设上下大力气。今年是省委确定的转型项目建设年,在全力抓好88项重点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将工业项目作为重中之重,继续落实四大班子成员包联责任制,加快西沙金属汽车轻量化铝合金挂车车厢、凯通印染5000万米印染布生产线、海丰铝业5000吨铝模板等6个续建项目建设,确保快投产、快达效;积极推进蓝科途锂电池隔膜、石家庄派克公司铝合金电池箱体、龙行天下立式氟碳喷涂生产线等17个新建项目,力促快启动、快实施;全面加强中车中铁轻轨、中车株洲电力永济风电、东旭集团石墨烯等预备项目深度对接,力争年内落地开工。同时,紧扣转型发展,围绕主攻产业链条纵向延伸和横向配套,高质量包装项目。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突出专业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瞄准重点区域,盯住重点企业,积极招引能够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优质项目,努力形成“签约一批、落户一批、开工一批”的项目滚动格局。
      四是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大力气。全力加强开发区建设,积极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做好“五通一平”,并不断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吸引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资源集中集聚,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和产业转型的主战场。扎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1+9”专项行动,为企业发展松绑解困。全面加强干部入企服务,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力争正常企业满负荷生产,亏损企业扭亏为赢。进一步密切政银企合作,协调金融机构分类精准支持;继续发挥好应急转贷资金作用,鼓励企业通过股权和债权进行融资,多种渠道解决融资难题;强化金融创新,力争设立3支产业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发展。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并采取到优势企业挂职锻炼、招聘专业经理人等措施,培养一批善创新、敢担当的优秀企业家队伍。继续开展作风整顿和企业周边环境整治行动,真正实现落实政策零折扣、优质服务零距离、环境保障零干扰。
      (二)全力以赴促进乡村振兴,着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科学编制总体规划(2018-2020年)及“5+2”专项规划,认真落实“20字”总要求,努力促进乡村振兴全方位发展、高质量发展、多样性发展、共享式发展。
      一是立足质量兴农,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在科学划定59万亩粮食功能区基础上,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快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围绕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继续扩大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面积,全年新增设施葡萄4000亩、设施冬枣4000亩、设施蔬菜1000亩、优质干鲜果1万亩、特色中药材7000亩,实施高效干鲜果提质增效1万亩。全力抓好凡谷归真、丰农设施葡萄、中农乐有机冬枣、长荣农科原种猪场等“三园一场”标准化建设,全面强化农产品检验检测和“三品一标”认证,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积极推进“农业+”战略,实施蒲州原生态农业观光区、绿风苗木千亩花海基地等项目,大力发展功能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养生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在全面服务好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同时,加快推进皇龙粉业面粉加工、金格瑞食品加工、东信枣业冬枣深加工等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积极做好永济市田园综合体、卿头等3镇37村高标准农田整理、虞乡等2镇4村耕地开发、栲栳镇高标准农田、韩家庄控导上延、37村田间道路工程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换代超车、跨越发展。
      二是围绕生活富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经营行为,大力开展示范合作社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生产专业化、组织化、标准化水平。探索建立公益性农技推广与经营性技术服务共同发展新机制,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积极发展“网农”等新型经纪人队伍,推进“中农乐京东永济馆”等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县级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田头市场建设,解决农产品“卖贱”“卖难”问题,持续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继续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完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加大涉农产业保险推广力度,不断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进一步抓好农村劳务输出和进城务工,充分发挥市餐饮业转型发展领导组和促进会作用,全力做好在外务工人员服务和100家餐饮示范店评选,并加强山西面食集团永济孵化基地项目对接,不断把“永济扯面、饺子”餐饮品牌做大做强,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三是坚持城乡融合,推进农村全面进步。深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以“两清三治”为抓手,以“六化”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原则,激发广大群众积极性,大打“脏乱差污绿”攻坚战,由点向面全面铺开,由村到户全面提升。积极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建立包括国省县三道林带及沿河、沟渠在内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环境由集中整治向长效治理转变,确保农村干净、家户卫生,全年打造幸福乡村20个、美丽乡村20个、高标准清洁乡村60个。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6月底前经营权证全部发放到位,实现市、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正常运行。推广蒲州镇西闫郭村试点经验,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强化审计监督,全面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农村社会法制化治理,坚决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酗酒赌博、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三)全力以赴加快旅游突围,着力构建全域全景新格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能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又能带动经济转型,我们要坚持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促融合,推动我市由文化旅游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
      一是围绕发展定位,提升旅游品质。按照全省黄河旅游板块和运城黄河经济带总体布局,以建设“华夏经典文化深度体验目的地”为总体定位,全力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游乐、康养度假为一体的黄河旅游精品线路。以鹳雀楼为龙头,将普救寺、蒲州故城、蒲津渡遗址等景区捆绑打包,全面启动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强与华旅集团合作,积极推进游客服务中心、汽车露营地、五老峰索道改造等项目建设。全力抓好尧王洞天、神潭大峡谷游客接待中心、王官谷黄沙洞开发、水峪口中医康养小院等项目实施,积极争取蒲州镇特色小城镇国家扶持项目,继续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健全景区及周边消防、停车场、标识体系等配套设施,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推进“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数字景区、电子商务、数字化营销等智慧旅游系统。继续招引有实力、善经营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景区开发管理,以大投资、大项目补齐补全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
      二是立足全域旅游,促进融合发展。围绕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将今年确定为达标攻坚年。要围绕“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商业”,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为核心,进一步明确发展路径和主导方向,按照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对照六个方面考核标准和32项具体任务,逐项建立年度工作台账。督促各镇街、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突出工作重点,扭住关键环节,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狠抓落实,努力把产品做精、把形象做优、把配套做强,着力构建全域全景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升级。
      三是强化宣传营销,叫响旅游品牌。在继续做好传统媒体营销、节庆活动营销以及特色民俗文化进景区等活动的同时,重点加强新兴媒体营销。通过网络实时播报景区活动,开展深度观察、线路推介、直播采访等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加大与各地旅行社、教育机构以及携程、途牛等知名旅游网站合作力度,设计主题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线路,“线上+线下”同步营销,积极开拓亲子研学游、文化主题游、休闲自驾游、健康养生游等旅游新市场。在运营好永济旅游官方微信的基础上,利用知名网站、微博、网络新闻等推送永济旅游资讯,讲好“永济故事”;制作印有我市旅游官方微信二维码的宣传小礼品,通过节庆活动、推介会、旅交会等活动扫码赠送,扩大受众面,不断提升我市旅游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四)持续发力攻坚城建提升,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新永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政府的应尽之责。我们要围绕打造运城市副中心城市目标,全面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和生态治理,努力让城市特色更加明显、管理更加有序、环境更加宜居,不断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一是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启动规划期至2035年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建设“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考核评估体系,以高水平的规划指导高质量建设。加强重要节点、主要街道、重要地段风貌设计,着重凸显舜风唐韵城市特色,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全力推进大西高铁引道、赵杏桥拓宽改造、运文线提升工程,对市府西街、柳园路、酒厂路、电机支路西延等道路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城乡综合路网体系;积极做好房地产去库存工作,启动农药厂、商业总公司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全力加快永济电机、丰喜化机等“三供一业”移交,帮助企业瘦身减负;加快实施体育中心、殡仪馆、华信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节能利用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切实抓好运永线拓宽改造、沿黄旅游路、宗元小学等预备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动工建设。同时,对七个镇的镇驻地街道进行硬化、亮化、绿化、排水设施完善,建设垃圾中转站,不断提升综合环境。
      二是全面强化城市管理。在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促进城市管理提升。全面开展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大力实施以绿化、道路修补、立面改造、公园提升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双修”工程,不断优化城市综合环境。以停车场、公厕为重点,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在强化城市管理执法,狠抓城市“八乱”整治的同时,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使城市管理向数字化、智慧化方向迈进。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公厕卫生干净整洁;严格落实五大公园全天保洁制度,及时维护公共设施,为群众提供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
      三是全力加强环境保护。在扎实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基础上,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着力推进清洁生产和达标排放,建成区内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加快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煤改气、煤改电,并积极向农村延伸;强化道路、企业、建筑工地、物料堆场等重点领域扬尘治理,完善大气污染源清单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确保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清水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强化河渠管护责任制,积极开展“控源头、保清流”专项行动,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严格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加快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伍姓湖巡护路建设及绿化、涑水河入湖口人工湿地和入黄口水生态治理等项目,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保护;确保城区两个污水处理厂长期稳定运行,并加快实施伍姓湖农场等5个污水治理项目,坚决打赢黑臭水体歼灭战。深入开展净土行动,认真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启动农用地土壤污染点位详查、核实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全面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落实固体废物、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坚决打赢土壤污染防治持久战。同时,抓好中条山绿色屏障、园林村建设、通道绿化等重点造林绿化工程,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永济的靓丽名片。
      (五)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激发转型发展新活力。改革开放是顺应经济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强市富民的必由之路,是确保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的总体部署和顶层设计,以改革补齐体制短板,以开放释放发展活力。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把改革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切实当好“施工队长”,一项一项认真落实。加快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工作,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创业扶持、成果转化、服务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全面向开发区下放权力,确保“能放尽放、能授尽授”。强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僵尸企业”退出,完善破产重组机制,妥善做好人员分流,特别要配合运城市做好永济纺织厂和山西农药厂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深入推进民营经济改革,重点实施民营经济改制、管理提升达标、资产证券化、信用等级认证、品牌建设五大工程,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开展招商体制改革,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招商实效。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最大程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贯彻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成立项目联审联批办公室,集中受理、集中办公,限时办结。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生产性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其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确保改出质量、改出效益、改出竞争力。
      二是持续扩大开放。深度挖掘转型综改试验区、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扩权强县等多重政策优势,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机电装备制造、铝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中高端产业承接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与黄河金三角四市和关中城市群的深度合作,重点在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等领域实现开放交流。建立企业“走出去”支持体系,带领有优势的机电、型材、汽摩配件等企业参加各地的产品展销、产业合作、招商引资活动,强化市场拓展。大力推进农业对外合作,鼓励相关企业申报认定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扶持培育一批出口创汇企业,不断增加出口品种和数量;做优做特优质农产品、文化民俗纪念品,加强与阿里巴巴国际站、敦煌网等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合作,发展“品牌+电商”新型贸易业态,加快传统销售模式向线上销售模式转变,扩大优质产品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培育诚实守信、海纳百川的社会风尚,用热情、友善、真诚营造宽容、和谐的开放环境,引进更多企业,汇聚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先进要素,以全面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倾心竭力补齐民生短板,着力奏响共建共享新旋律。
      一是切实办好民生实事。①在城区主要街道节点建设6处公共停车场,缓解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停车。②完成城区所有路灯改造,提升城市形象,方便群众出行。③实施农村天然气通气工程,并在全市选择10个村开展煤改气、煤改电试点。④提升3所高中办学条件,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和教学环境,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⑤建立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群众提供普惠性、公益性法律服务;建设公安便民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办理相关业务。⑥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提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⑦为全市4200名育龄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为3000名60岁及以上贫困人口提供免费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进一步保障群众健康。⑧实施农村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确保群众收看包括永济台在内的50套电视节目。
      二是全面深化脱贫攻坚。发挥村级组织和帮扶干部在精准扶贫上的基础性、关键性、引导性作用,确保各类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帮扶资金到户到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产业脱贫,以“一村一品一主体”为方向,加大龙头带动和农资奖补,推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加大贫困户培训力度,提升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能力;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模式,用好资产收益、委托经营收益、雇佣收益、订单收益、租赁收益等模式,推动贫困户与优势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围绕深度贫困户,加大健康、教育、社会保障扶贫力度,有效化解各类支出型贫困,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督促检查,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监管,坚决防止数字脱贫、假脱贫、被脱贫,确保完成全年2300人脱贫目标。
      三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特别要突出抓好高中教育,重点提升永济中学核心竞争力,用3年时间将其打造成河东一流名校。积极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深化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医疗集团作用,不断提升医疗装备和技术水平,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市镇村三级互通互联,让边远群众也能够享受及时平等的优质医疗服务。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积极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完成非公经济组织、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参保登记,实现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完善城乡均等、功能齐全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创业培训和工业技术人才培训力度,优化创业扶持环境,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力促高质量充分就业。强化社区建设,实现6个社区“五位一体”提升达标。加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扶持保障正常经营;建立100个规范化老年协会,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积极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强化社会治理创新,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题;聚焦警务实战需求,深入推进科技强警战略;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惩“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竭力为广大群众撑起平安“保护伞”。持续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及打非治违工作,坚守安全底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全市持续稳定。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们要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以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检验发展质量的试金石,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政府的大事,针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新老问题精准施策,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补齐民生短板,让永济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转变职能,持续改进作风,忠诚履职、勤勉尽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要强化忠诚担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服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领导,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落实见效。全面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素养,着力增强领导干部改革创新、依法行政、狠抓落实、驾驭风险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强化各级干部的担当意识,有利于发展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真正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务实担当的公务员队伍。
      二要加强依法行政。积极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凡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深入听取各方意见包括批评意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权不可任性,用权必受监督。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委员会的依法监察和社会各方面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将诚信施政作为政府的重要准则,说到做到、一诺千金,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建设。全面深化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要大兴实干之风。坚决从文山会海、琐碎事务、繁文缛节中走出来,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决不做表面文章,决不搞形象工程。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带头落实省委“五倡导、五反对”要求,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沉到厂矿车间,蹲到田间地头,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发展难题;对重点项目,每一项都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完工时限、质量标准,注重打好服务提前量,全流程跟进,全方位协调,直至投产达效;对民生社会事业,多到困难多、矛盾大的地方去,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深入开展作风整顿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影响永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对懒政怠政、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态度生硬、漠视群众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坚决破除“中梗阻”。进一步完善督查问责机制,充分发挥“13710”督办系统作用,督促各级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落实,确保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四要务求清正廉明。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整治“四风”,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加强源头治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严防权力滥用和设租寻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严管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资本,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政府工作人员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努力向高标准迈进,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创“四基地一名城”建设新局面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