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版本  |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市政府办文件

永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济市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实施细则》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3-17 10:50 信息来源: 永济人民政府 【字体: 打印本页
信息索引号 003072456/201711-02024 发布时间 2017-03-17
发布机构 文号 永政办发〔2017〕8号
主题词 综合政务 体裁 永政办发

永政办发〔2017〕8号

各镇(街道),市直各有关单位:
    《永济市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永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3月13日         

永济市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保障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的意见》(晋政发〔2015〕29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实施细则的通知》(晋政办发〔2016〕79号)及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运城市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运政发〔2016〕40号)精神,结合政府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重大行政决策是指市人民政府依照法定职权,对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作出的决定。
    第三条 下列事项应当列入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范围:
    (一)制定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草案,审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重大专项规划;
    (二)编制财政预算草案,安排重大财政资金。包括预算安排的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上的财政切块资金使用,100万元以上的国有资产采购,不动产和单价账面价值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国有资产处置;
    (三)确定一定规模以上的公共投资项目,配置重要公共资源。包括:中央、省、运城市在我市投资的重大项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市政府公共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做的项目;
    (四)制定政府职能转变、社会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创新政策和措施;
    (五)制定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荒地、湿地等重要自然资源的重大措施;
    (六)执行或者调整涉及全市的行政收费标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以及实行政府定价的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价格;
    (七)制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以及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物价、住房、旧城区改造等涉及全市社会分配调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政策和措施;
    (八)制定或调整涉及全市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政策和措施;
    (九)研究决定安全生产、抗灾救灾、突发事件应对、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事项;
    (十)制定区域发展规划,调整优化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重大事项;
    (十一)研究决定市属国有企业的破产、改制、兼并重组、资产调整、产权转让、投资计划、融资担保、工程建设项目等方面的重大事项;
    (十二)其他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影响,或者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第四条 重大行政决策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重大行政决策要着眼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着眼于提高政府决策质量和水平,着眼于规范领导干部决策行为,坚持为民决策、公开透明、风险控制的原则,切实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二)重大行政决策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集体议事决策和行政首长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严格执行议事规则,严格遵循决策程序;
    (三)重大行政决策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决策,选择最佳方案;要坚持各项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向社会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坚持把风险可控作为决策的重要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风险。
    第二章 决策动议
    第五条 提出重大行政决策建议,应当提交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理由、法律和政策依据,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可行性分析报告等相关材料。
    第六条 提出重大行政决策建议,启动决策程序应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市长、副市长、政府办公室主任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的决策建议,经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研究论证,报市长同意后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研究。
    (二)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各镇(街道)提出的决策建议,经分管副市长审核,报市长同意后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研究。
    (三)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决策建议,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研究论证认为确有必要集体决策的,经分管副市长审核,报市长同意后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研究。
    (四)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对各方面提出的建议认真研究并提出决策方案。必要时,应对决策建议开展前期调研、专家论证,征求方方面面意见。有不同意见时,应拟定两个以上方案,并提出倾向性决策方案意见。
    第七条 决策事项确定后,要明确决策事项承办部门,负责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方案等相关材料的起草工作。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应当明确牵头部门。
    第三章 公众参与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对需要公众参与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应当根据决策事项对公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采取公示、听证、座谈、调查、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并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和建议期限为10日。
    第九条 对涉及住房、教育、物价、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用事业、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决策事项,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应当引入有关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等开展第三方公众意愿调查。
    第十条 以公示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的,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应当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名称、主要内容、决策依据和理由、反馈意见方式和期限等内容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5日。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应当举行听证会:
    (一)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
    (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举行听证的。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听证应当公开举行。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十二条 以座谈会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的,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应当邀请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代表参加,并将决策方案及起草说明提前5日送达与会代表。
    第十三条 以民意调查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的,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应当委托独立调查研究机构进行,并作出书面调查报告。
    第十四条 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的,可根据决策事项的实际由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具体确定。
    第十五条 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应当对公众通过各种渠道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梳理、研究分析,形成公众参与情况报告。
    第四章 专家论证
    第十六条 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应当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科学性、可行性论证。
    选择的专家应当在决策事项涉及领域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及专业性,所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应当具有合法社会资质和社会公信力。
    第十七条 组织专家论证可以采取召开专家论证会、书面咨询论证、委托咨询论证等方式。
    第十八条 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应当为开展论证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料,参与论证的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应当具有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列席相关会议、参加相关调研活动等权利。
    第十九条 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应当在书面论证意见书上出具签名或者盖章。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应当综合分析专家意见或第三方机构报告,形成最终论证报告。论证报告应当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条 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应当独立开展论证工作,保持独立见解,对所出具论证意见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合法性负责,对知悉的涉密信息依法保守秘密。
    第二十一条 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可以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专家信息和论证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问题,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应组织专家、第三方机构向社会公众解释说明。
    第五章 风险评估
    第二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部门论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专业机构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机制。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可能对社会稳定、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或者存在公共财政风险的,由市人民政府指定决策事项承办部门或者委托其他专业机构开展社会稳定风险、环境风险以及财政风险评估,对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还应当进行信访评估,并形成书面评估报告。未评估的决策事项不得提交会议研究。
    第二十三条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信访评估由市维稳办负责,职能部门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当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公共安全、内部安全等问题或者其他不稳定因素和指标予以评估,判定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关处置意见和建议。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由市安监局负责。对决策可能造成的安全生产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相关意见和措施。
    第二十四条 环境风险评估由市环保局负责。应当对重大行
    政决策事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第二十五条 财政风险评估由市财政局负责。应当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涉及的财政资金投入额度、承受能力、成本效益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六条 市发改局要把风险评估报告作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立项申报的必备要件。风险评估可以通过舆情跟踪、抽样调查、重点走访、会商分析等方式,全面查找风险源、风险点,对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
    第二十七条 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对重大行政决策风险判定高、中、低风险等级,形成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评估事项和评估过程;
    (二)风险源、风险点排查情况;
    (三)可能引发的风险等级;
    (四)风险评估结论和对策建议;
    (五)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对存在风险可控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应当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化解处置预案;对存在风险不可控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应当调整决策方案,否则不得提交会议讨论。风险评估工作一般应在7个工作日完成。 
    第二十八条 风险评估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确定需评估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二)落实评估机关;
    (三)制定评估工作方案,成立评估工作小组。根据需要可邀请专家、学者和公众代表参加,明确评估目的、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标准、评估步骤与方法;
    (四)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制定调查提纲,设计调查问卷,广泛收集重大行政决策相关信息,听取利益相关方、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听证事项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评估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五)形成评估报告。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根据评估情况形成评估报告;
    (六)参与风险评估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对风险评估情况严格保密。
    第六章 合法性审查
    第二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合法性审查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的工作程序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开展合法性审查。
    第三十条 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在完成决策动议、公众参与、
    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经本部门法制机构初审、本部门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相关材料报送市人民政府,并对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负责。承办部门无法制机构的,由本部门指定机构承担初审工作。报送的材料包括:
    (一)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草案和起草说明;
    (二)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依据;
    (三)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情况报告及相关材料;
    (四)本部门合法性审查意见;
    (五)涉及其他相关部门职责的,还应提交相关部门意见及协调情况说明;
    (六)其他相关材料。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决策事项承办部门报送的材料不符合要求或有缺失的,应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并限期补送。
    第三十一条 合法性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决策主体是否于法有据;
    (二)决策程序是否依法履行;
    (三)决策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规定。
    第三十二条 开展合法性审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下列方式:
    (一)书面审查;
    (二)必要的调查研究或者考察;
    (三)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协调会以及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
    (四)组织政府法律顾问或者有关专家学者进行法律咨询或论证。
    第三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自受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相关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情况复杂的,经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主要负责人同意,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开展前款第(二)、(三)、(四)项工作的时间,不计算在合法性审查期限内。
    第三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在完成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后,应当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发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在某方面存在不合法或存在法律风险的,应当说明理由,并提出修改建议或意见。
    第三十五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
    第七章 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六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当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的议事程序,按照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等规定进行。除明确由个人审签事项外,不得以个人审签、传阅会签等方式替代集体决策。
    第三十七条 列入会议议题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决策事项
    承办部门应当提交决策方案草案及说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情况报告,合法性审查意见等相关材料。
    第三十八条 与会人员应当充分发表意见,不发表意见视为无意见。在与会人员发表意见之前,政府主要负责人不发表倾向性意见。与会人员意见、会议讨论情况以及会议决定应当采取录音录像或文字记录的方式如实记录,全程留痕。
    第三十九条 会议审议通过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按照规定需经上级政府、市委批准或者需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的,依照有关程序办理。
    第四十条 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决策结果应当通过政府公报、网站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八章 执行与后评估
    第四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各镇(街道)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全面、及时、正确地贯彻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决定,保证进度和质量,不得推诿、拖延,要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执行情况。
    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跟踪督查制度,充分发挥“13710”工作制度电子督办系统作用,对重大行政决策决定的
    执行情况进行督办,定期通报落实情况。
    第四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各镇(街道)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执行中发生不可抗力等可能严重影响决策目标实现的情况,应当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第四十三条 重大行政决策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以及其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社会各方面对决策的实施提出较多意见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指定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决策执行部门或委托其他专业机构组织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工作。
    第四十四条 承担后评估工作的部门或机构应当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特别是利害关系人的意见。评估时,可以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参与评估。
    第四十五条 承担后评估工作的部门或机构应当根据评估情形提出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的建议,并形成后评估报告,报送市人民政府。
    第四十六条 重大行政决策的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应当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定。情况紧急的,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可以决定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决策,但应书面记录,并在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上作出说明。
    第四十七条 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归档制度。决策事项草案及说明、主要调研报告、市人民政府集体讨论决定的会议记录、决策执行和后评估情况等有关材料应当及时整理归档。
    第九章责任追究
    第四十八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涉及部门要根据分工和职责,及时向市政府领导班子或主要领导汇报重大决策事项的执行情况。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要依据职责分工,对分管领域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决策实施。
    第四十九条 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重大行政决策严重失误或者应当适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应当依法追究决策机关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决策事项承办部门和承担风险评估工作的部门玩忽职守,未认真履行相应职责,造成恶劣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一条 决策执行部门拒不执行、推诿执行、拖延执行或者执行偏离决策方案,导致决策不能全面、及时、正确实施的,由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 受委托的专家、专业机构不客观公正提出论证、评估意见,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并将其行为纳入不良信用记录。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突发事件应对以及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草案)制定的决策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山西省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备案规定》及《运城市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执行。
    第五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