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老冯家牛肉酱

发布时间:2020-12-01 16:22 信息来源: 永济市栲栳镇人民政府 【字体: 打印本页

 

一碗面富裕一座城

小康路上的带头人--赵亚丽

赵亚丽,1976年1月出生,永济市栲栳镇栲栳村人,高中学历,现任永济市老冯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永济市老冯家餐饮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永济市餐饮业协会监事长。

一、出家门 赴重庆 勤勤恳恳干餐饮

1996年赵亚丽与冯永杰喜结连理,结婚后,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随着孩子的出生,生活更显得窘迫,面对沉重的经济负担,夫妻俩商量干点什么改变现状。那时作为最早的出去开饭店的栲栳镇的人们,从他们言谈举止和家庭实实在在的变化来看,他们觉得开饭店也许是致富的门路。可是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年迈的双亲,十分割舍不下,思前想后,权衡再三,还是生活要紧,狠狠心,走吧。

出门前,看着孩子哭泣的样子,望着父母不舍的身影,再加上对前路的不确定性,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这种体会,相信长期出远门的朋友都深有体会。对于第一次出远门的他俩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也是新鲜的,先是跟着开饭店的老乡在陕西西安附近找饭店,先后找了几家,由于种种原因,都不太理想。几个月过去了,眼看着身上带的本来就不多的钱所剩无几,很是着急,偶然的一个机会,和一个远房亲戚联系上了,碰巧他在四川重庆开饭店,说可以去他那里试试看。到重庆后,身上仅剩下八元钱,每天就吃些馒头、米饭,喝白开水,后来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考察、选址,最后定到一家学校门口。经过十多天的忙碌筹备,饭馆于1998年5月正式营业。起五更、睡半夜、打地铺由于夫妻两人诚信经营,生意越来越好,饭店的规模也从原来十几平米的夫妻店扩大到拥有员工十几名、营业面积四百多平米的中型餐厅。

这样一干就是十年时间,眼看着饭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但在忙忙碌碌中她却隐隐感到另外一种紧迫感,也许这就是骨子里带来的说不上来的一种东西在起作用。

二、抓住机遇 创建调味品品牌 弘扬永济味道

在重庆开饭店的这段时间里,随着与餐饮打交道越来越多,她发现重庆的麻辣系列食品非常普及,一个小作坊却做着全国各地的知名调味品,但是重庆本地却并不出产辣椒,他们所用的辣椒、花椒、黄豆等原料却是从陕西、山西运过去的。同时,由于外出开饭店的人越来越多,饭店的生意竞争也愈加激烈,再加之父母年龄也越来越大,孩子的学习成长也到了关键时期,需要回家照顾老人、教育孩子。回家干什么?她面临着第二次选择。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永济的面食,面食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一种食品,其主要原料——小麦的种植可追溯到远古时期,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作为中国小麦的主产区,自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永济作为黄河转弯处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尧舜起,几千年来的饮食传统,孕育了其丰富的面食文化。但当时成熟的复合面食调味品的市场还是一片空白,这通过她在开饭店中的一件小事也得到了验证,那就是有些顾客吃过饭后,问能不能把调面的调味料带一点回去,以方便自己下面吃。经过多方考察调研、思前想后、权衡利弊她毅然决定回家乡开办调味品厂。

万事开头难,从零到一的起步是艰难的,也是十分忙碌的,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2007年6月,永杰调料铺正式开业,在采访中,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她第一瓶产品生产出来的喜悦、骑着自行车推销产品的艰辛、接到第一个五箱订货单的兴奋,以及兴奋后的彻夜加班等等。企业由开始的作坊式生产到拥有了“老冯家”自己的品牌商标,再到现在的公司化运营、智能化生产,历经12年。她始终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的理念,严把从田间到餐桌的每道工序关口,严格执行国家食品标准,做百姓放心食品。公司先后获得:中国好食材知名品牌企业、中国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山西省质量信誉A企业、运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河金三角农业产品展销会名优产品奖、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畅销产品奖等多项荣誉。

2008年冬季,全国普降大雪,交通受阻,原材料不但价格猛涨,而且还断货,产品成本极大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她跑遍了本地及周边的农贸市场,为了按时出货,不耽搁客户的生意,常常低声下气的求材料商,那种感觉真的是一言难尽。老冯家本着诚信为本的原则,宁亏损,不提价,使客户的回购率大大提高。通过这件事,她也在思考一个紧迫问题:那就是 一定要有自己的原材料种植基地,这样,在关键时期,才能不受制于人。经过多方筹备,2010年12月,老冯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赵亚丽的牵头下正式成立,目前,公司已有原材料种植基地800余亩。

“面食山西,味在永济,魂在老冯家”。近几年,随着调味品生意越做越好,作为永济扯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六代传人的她,心里的一个梦想越来越清晰起来:如何把山西的面食文化发扬光大?

2017年,赵亚丽和她团队深入到全国各地,与永济市从事餐饮服务的人员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大家普遍感觉到这几年饭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与现实的大环境产生了诸多不适应、不协调,好多人员感到困惑和迷茫。经过深入分析,她总结了主要原因:一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临时建筑、简易房、以及自建房等已属于拆除对象不能开饭店,租正规门面,经济负担又过重,饭店的收入不足以支撑,比如前一两年在北京等城市我市开饭店的人员因大整治的原因大批返回,这一方面是很大的因素。目前,永济市虽然从事饭店业的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从业人员多,但“夫妻档”居多,单打独斗,没有抱团精神,没有品牌意识,没有形成规模。二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已经过了温饱期,人们对餐饮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们的餐饮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这样发展下去,势必在低层次徘徊,最终被市场所淘汰。三是品牌意识淡薄。在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永济虽然有扯面和饺子,但都没有上升到品牌的高度。象沙县小吃、兰州拉面,就连潼关的肉夹馍也都走出了国门,他们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有了品牌意识,然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民间协会的不懈努力逐步树立起的。今后的餐饮吃的就是品牌和服务,更是味道和文化。这一方面尤其重要。四是,分析全国的两万多家永济饭店的现状,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温饱型,占比30%,夫妻经营,位置偏僻,年收入在10万以下。第二类是小康型,占比50%,夫妻加雇员1—2人,小型饭店,年收入在10—20万。第三类是富裕型,占比15%,自创品牌,明厨亮灶,饭菜质量较高,年收入在20—30万。第四类是成功型,占比5%,有管理团队,中大型饭店,品牌意识强,饭菜质量标准化控制,年收入在30万以上。据以上情况,可以基本得出,我市80%的饭店的发展已到了瓶颈期,唯有改变,才能生存,也才能发展。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夫妻档”饭店的转型升级是永济市餐饮业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家知道,去年,在“魅力中国城”的推选活动中,永济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古韵被大家所认识,成为永济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其中老冯家的产品“永济味道”作为永济特色礼品赠送给嘉宾和客人,永济扯面制作技艺展示环节由永济扯面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赵亚丽进行指导。让大家知道了永济不仅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有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2020年永济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鼓励引导永济餐饮店品牌化经营,积极发展特色加盟店,促进在外餐饮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她深深地感觉到,作为永济餐饮协会的监事长、永济市老冯家餐饮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面食调味品标准的领跑者,更应该响应政府的号召,以餐饮业标准化、连锁化为抓手创新发展。依托有2项发明专利的“老冯家”系列调味品;依托永济2万余家在外开饭店的十万从业人员;依托老冯家餐饮示范店的技术优势;经过深思熟虑,多方考证,打出响亮的“永济味道”品牌,决心把永济面食文化的丰韵内涵发掘出来,把永济面食优良的制作技艺传承下来。她大胆的采用农业合作社+工厂+餐饮连锁管理经营模式,不断复制样板、扩大规模。目前,全国加盟老冯家“永济味道”的饭店34家,使用老冯家调味品的饭店遍布全国各地。扛起永济味道的大旗,把永济的餐饮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带领大家创造多富共赢的美好局面,她说:“我勇担责任,义不容辞”。

三、沐改革春风 依基础优势 绘未来宏图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美丽乡村”。这个规划对国家“三农”建设提出殷切的希望和更高的要求。依据市场的信息变化和农业发展的未来走向,我们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用现代工业的管理模式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老冯家调味品产业,依托老冯家食品有限公司这一主体龙头,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闭环式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为适应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生产率,扩大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带动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她们制定了未来发展规划,新建年产3000吨系列食品佐料生产线,提高永济市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完善调味品加工结构,带动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为落实永济市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计划建设占地面积800亩,以面酱晒种制+酱料生产+文化博览+旅游观光+餐饮培训+旅游接待的“面食文化博览园”,总投资9000余万元,为“美丽乡村”建设增砖添瓦。

四、不忘初心 助贫扶幼 回报乡梓 爱心誉河东

赵亚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光荣。上世纪90年代,多数农民离开田地,外出经商,大面积农田闲置,对当地农业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赵亚丽本着共同奔小康的思想,充分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成立了100人的“老冯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雇佣当地劳动力100余人。对从事餐饮业的人员,免费进行调味品制作技术、菜肴制作等培训学习,到目前为止已培训10000余人。一对一扶贫帮困,关注留守老人和儿童,与五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对子,精准帮扶。连续多年积极参与“爱在路上”大型护送活动。十多年来,共资助失学儿童8名,为敬老院、残疾儿童捐款捐物达10万余元。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赵亚丽克服种种困难,亲自开车把牛肉酱和自热砂锅送到卡点、医院、电台等一线,价值达50000余元。

展望未来,赵亚丽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随着永济从事餐饮业的人员越来越多,永济市老冯家食品有限公司作为面食调味品行业标准的领跑者,作为“永济味道”文化的传播者,以“让天下没有难开的饭店”为服务宗旨,把老冯家打造成为山西餐饮业的“黄埔军校”。把永济两万多家在外饭店建设成为标准化、连锁化的产业大军,取得“一碗面,富裕一座城”的辉煌效果,把永济美食带向全世界”。说这话时,她的脸上挂满了自信和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