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久病床前有孝子

发布时间:2017-05-05 09:10 信息来源: 永济市农经管理中心 【字体: 打印本页

——第三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利人小记

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没有气壮山河的誓言,只有一颗感恩的心灵和一曲爱的颂歌!——题记

今年52岁的张利人,中等身材,四方脸庞,穿着一件蓝色便裤,身上的条纹短袖衫子有点泛黄发旧。说话时,总喜欢用手挠着后脑勺憨憨地笑着。张利人是盐湖区东城办事处居民,荣获盐湖区第三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7月22日,笔者走进盐湖区种子公司家属院张利人的家,在其卧室里,消瘦的张利人母亲在床上卷曲着,肌肉的疼痛让她的双腿无法伸展。守在床前的张利人不时的用纸巾轻轻地擦拭母亲嘴角的口水,母亲咳嗽时,他就一遍一遍地轻搓着后背,看到母亲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张利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张利人这娃品德就是好。他妈妈瘫痪在床,爸爸腿有残疾,多亏了利人娃撑起了这个家。二十多年张利人床前侍奉双亲,这个家才没有破碎。”提起张利人,社区许多老人纷纷翘着大拇指称赞。

 

父母教我德孝传家

 “比起昔日父母对我成长付出的艰辛和心血,今天我做的这些事难以报答双亲的养育之恩。能尽心赡养老人是我们做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更是父母自小就教我如何做人,如何德孝传家。”提起母亲来,张利人的眼圈红了。

今年74岁的张利人母亲,因工作与儿女们长期分隔两地,一年只能有短短的几次团聚,作为母亲的她每次非常珍惜和儿女们在一起的时光,为他们穿衣吃饭尽心尽力操持,特别是在教育儿女方面,更是以德孝传家,上行下效。1976年,张利人的母亲终于调回了运城。还来不及慢慢品尝这团聚的甜蜜。不幸降临到这个快乐的家庭。1987年的8月一天,张利人母亲在上班时遭遇车祸,导致半身不遂。“屋漏偏遭连夜雨”,张利人还未从母亲的伤痛中出来,父亲却在1996年的一次事故中一只腿残疾。张利人的妹妹需要照顾丈夫和孩子,无法每天侍候在父母的身旁,张利人弟弟长期在外地工作,不能回来孝敬双亲。

“作为长子,我必须担起家庭责任。”当时年仅31岁的张利人担起了照顾父母的重担。此时的张利人在永济市某工厂工作,并且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面对需要侍奉的双亲,他毅然选择了回家侍奉父母。二十一个春秋,7600多个昼夜,张利人无时无刻守候在父母床前。从那以后,张利人未曾出过市区以外地方,就连上街买菜也是匆匆忙忙,唯怕父母在家渴了喝不上水、难受了没人给揉搓。

张利人一天要做6次饭菜,家人三餐外,还为母亲单独做三餐特殊饭菜。

张利人每天重复着为母亲喂饭、排尿、按摩、搓背这些枯燥无味、但能彰显孝爱的平凡家务,每一天,每一次,他做的精心、细致、包含着浓厚的爱意。

“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做儿女的就要回报老人的哺育。”张利人孝敬双亲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张利人自小家庭生活清苦,母亲让他骑着家里仅有的一辆自行车上学,自己步行走很远的路上班。张利人15岁那年不小心把脚烫伤了,母亲着急地用自行车推着他一步一步赶到医院。每次看着母亲步行上班的背影,张利人在心里对自己说长大后一定要孝敬双亲。

昔日父母羊羔跪乳,今日子女乌鸦反哺。张利人父母遭遇不幸后,他的家人尽心尽力侍奉老人,姊妹兄弟想方设法孝敬双亲,街坊邻居多方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

“张利人真的不容易,事业对一个男人来说比啥都重要,但是张利人放弃了工作,一心扑在父母身上,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到今天的满脸皱纹中年汉子,他的德孝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效仿的。”社区居民王桂莲如是感慨。

          

我要终生孝敬双亲

流走的是岁月,无悔的是选择。有的人选择将青春献给理想,有的人选择将岁月付给事业,而张利人却选择将岁月献给双亲。用二十载的青春,日夜守候在父母的病床前,把照顾父母当成了自己全部快乐、甜蜜的“事业”。

在照顾母亲上,张利人费劲心血。早餐是营养的鸡蛋羹,现炸豆浆和鲜奶;午餐是煮透的面条和银耳莲子粥;晚餐是姜汤和鸡蛋羹。一日三餐,张利人为牙齿脱落的母亲精心制定“私人食谱”,在这份食谱上清楚的标记着张母的饮食喜好。

为了给母亲喂饭,张利人可是费了一番功夫,他把老人扶起来喂饭时,一勺汤水就洒了多半勺,后来他尝试着让母亲躺着吃,无意识的母亲嘴巴时张时不张。后来,张利人发现用输液管喂食利于患病的母亲。尽管解决了母亲的吃饭下咽问题,但是一顿饭仍然需要半个多小时。

“利人每次照顾他妈排便,我看了心里难受。”张利人的父亲说,由于老伴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自己腿脚不便,只能由张利人抱着母亲到特制的便盆前,等母亲方便后又轻轻的抱回床上,这样的动作每天重复五六次,有时老人拉在被褥上,张利人不厌其烦的仔细清洗,每天要清洗十几条尿布。2011年后,张利人为母亲换上了尿不湿。母亲便秘时候多,张利人就帮母亲一点一点扣出来,从不嫌脏,没有一丝怨言。

在张利人母亲床边的墙壁上,一块脱落了白漆的洋灰墙格外耀眼,那是张利人长期给母亲拍背时自己磨掉的。张利人为了防止母亲的褥疮复发,每俩小时后给母亲方便一次,翻一次身。为了让母亲度过晚年,他在电视上自学各种营养餐及按摩方法,为了调节母亲的心情,天气暖和时,他用轮椅将母亲推到大院街头,在父母患病疼痛发脾气时,他笑脸相迎。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张利人21年如一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老人无微不至的照料,这种孝心,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美好的、单纯的、甜美的、自然的情感。它给予我们的是生活的阳光,生活的雨露。张利人用自己一言一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